濟源鋼鐵集團改制二十年納稅100億
( 河南廣電濟源站公眾號 2021年11月03日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李同剛 通訊員/李鴻 )
11月2日,記者從在濟源召開的濟鋼“改制20年,納稅100億”發布會上了解到,濟源鋼鐵集團經過20年的奮斗歷程,到今年9月底,企業納稅總額超過100億。
2001年11月18日,濟源鋼鐵的名稱由“河南濟源鋼鐵公司”更名為“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由地方國營企業改制為全員持股的民營企業。濟鋼的體制改革在當時曾引起社會轟動,成為中國鋼鐵行業整體改制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濟鋼在行業激烈的競爭中,成為河南10多家、全國近200家同時期、同類型國營小鋼鐵企業中的唯一幸存者。
20年間,濟源鋼鐵集團做到了“兩個堅持”,一是瞄準行業差距,堅持長期不懈的裝備工藝改造,二是面向市場需求,堅持長期不懈的產品結構調整。使企業規模從年產鋼不足30萬噸躍升到500萬噸。先后投資百億元實施了“百萬噸擴改”、“二百萬噸擴改”、“四百萬噸擴改”和“五百萬噸擴改”工程,使鋼鐵主線工藝裝備邁出了大型化的步伐,企業先后進入了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500強、民營企業100強、裝備制造業100強和世界鋼企100強的陣容。
在企業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方面,成功實現了“普轉優”、“優轉特”、“特轉精”,優特鋼產品迅速占領了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市場,成為美國卡特彼勒、國內三一重工、徐工等工程機械,德國戴姆勒、中國一汽、東風、重汽等汽車企業,德國舍弗勒、中國哈、瓦、洛等軸承企業的主力供應商,并在風電、軍工、高鐵等領域廣泛應用。企業進入中國特殊鋼生產企業的第一陣容。
20年,濟鋼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績,一是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和國家強大的宏觀經濟背景,得益于黨和政府為民營經濟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二是得益于體制機制的創新。改制后的濟鋼體制變了,機制活了,形成了“共有、共創、共享、共擔”的企業體制文化,員工和企業結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內生動力,推動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三是得益于區域內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濟鋼的進步除了濟鋼的自身努力外,省市兩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屆對濟鋼長期關心、支持和理解,特別是金融部門對企業長期具體的支持和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客戶的長期友好合作。
2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前進的步伐,濟源鋼鐵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鋼產量增加11倍,銷售收入增加37倍,利潤增加53倍。經河南省濟源市,洛陽市新安縣,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聞喜縣等稅務部門的審核認定,從2002年元月起至2021年9月底,企業納稅總額超過100億元。另據不完全統計,除稅收外,另有員工薪酬、社會保險、電費附加、股東分紅等其他社會貢獻70億元。